《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18] | 作者:地理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课 题 |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 人教版 | 七年级 上册 | 第二章 | 第二节 | ||
新课标要求 |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 ||||||
学习目标 | 1.知道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 2.掌握五种地形类型及其判断依据; 3.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 ||||||
学习重难点 | 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具备了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及展示。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对居住地区的地形类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居住区域以外的地形类型则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首先让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类型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落实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 ||||||
教学辅助 | 课件、多媒体 | ||||||
教学过程 | |||||||
学习任务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学习任务一 | 导入:为什么长城一般沿山脊修建? 生: 地势优势:山地地形可以提供自然的防御优势。 视野广阔:山脉通常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交通控制:山地地形可以提供更容易控制的交通要道 |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之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转入新课,学生接受度比较好。 | |||||
学习任务二 | 一、回顾重点——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 地形 地形,地表的形态。具体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表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35页的图文资料,总结五种地形特征。 生: 2. 认识地表五种基本类型 这幅景观图是喜马拉雅山,一看就是高耸入云霄。所以 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地表起伏大,坡度大。
这幅景观图是内蒙古高原。可以看出云朵离地面很低, 说明它的海拔是比较高的,但是看近处,地形又是比较平坦的。所以高原的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外围陡峭,内部和缓。
这幅景观图是我国东南丘陵,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较大,坡度比较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犹如一个脸盆,很好辨认。注意盆地主要满足这个形状,与海拔无关。
看到这幅景观图,同学们肯定知道它就是平原啦!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呀!平原的海拔是在 200 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 练习:在图中识别出五中地标基本地形类型。
合作探究:读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并说明判断依据? 过度:有什么办法让等高线地形图变得更加直观吗? 用颜色来表示海拔,就一目了然。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小结: 海拔低于 200 米一般用绿色。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慢慢变黄,甚至是棕色。到了 5000 米以上,则用紫色和白色加上蓝点表示雪被。海洋可以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来表示。这样,就绘制成一幅新的地图啦。在这幅地图上,就更容易看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 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地形区: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 活动:找一找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以下地形区: 安第斯山脉、刚果盆地、亚马逊平原、青藏高原
|
自主学习,让学生认知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结合图片展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轻松掌握五种地形类型。同时欣赏我国大美河山,建立地理审美。
通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地形类型,继而通过抛出疑问:有什么办法让等高线地形图变得更加直观吗?引导过度,更加自然。
结合图片展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轻松掌握五种地形类型。同时欣赏世界大美河山,建立地理审美。
| |||||
学习任务三 |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