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课标解读
[日期:2021-09-13] | 作者:地理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部分的重要开篇部分,从教材内容组织和重要性来看,是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地理概况及中国分区地理的起点,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从课标设立的具体环节和内容来看,本节内容需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1.根据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巩固并掌握七年级世界地理学习中讲到的地理位置的一般描述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进而能够在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该地理位置的特点。这一课标点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并运用已经学过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根据地图,正确描述出中国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特别是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式教学之下,理解并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描述位置是为了阐述优势做铺垫的,只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了纬度位置与光热条件、海陆位置与降水、交通等条件的关系基础上,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这一课既是承前学习的重点之一,又是启后学习的难点之一。
2.根据课标要求,要使学生能够读图识记与我国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领土面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等,并能在地图上指图说明我国的邻国和临海,作为继续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些应知应会的内容需要始终贯穿于学生这一学段的学习过程中。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这些常识性的内容应为学生必须考核的知识,但在识记方面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搭建地理思维桥梁
评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既是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锻炼和考查,也是后面继续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必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否能够建立起纬度位置与光热条件、海陆位置与降水、交通条件等之间的地理联系,对其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这里要做好润滑和铺垫,通过案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比),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2.注意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在课标落实方面,本节内容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从方式方法上给予学生帮助,如建议中提到的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帮助其梳理和把握记忆的方法,最终达到识记的目的。例如,在中国疆域四至点、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学习中,可以编制一些朗朗上口的小段子、顺口溜,组织班内同学开展拼图大赛,策划多种形式的小组“PK”赛,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媒体教学新手段,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渠道地帮助学生利用课堂和课余零敲碎打的时间记忆地理常识。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课标的理解,本节内容的具体目标可表述为下面几点。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熟练指出我国的邻国和临海,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政区图及相关活动,学生能够熟练说出我国疆域面积、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等内容。
3.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而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并能够简要评价其优势。